历史明镜:2020-08-19
原题目:
内参片,那年代我们偷看的电影;
革命領袖喜歡美國大片;
80年代並不浪漫;
内参片有哪些种类,馆藏片、过路片;
做愛,從後入式到面對面的電影,氣死中共高官
分类: 访谈
片名: 历史明镜:内参片,那年代我们偷看的电影 上集
语言: 汉语
片长: 0:59:24
人物: 郝建 何频
出品年份: 2020-08-19
影片质量: 1080p
关键词: 地下电影
历史明镜:2020-08-19
原题目:
内参片,那年代我们偷看的电影;
革命領袖喜歡美國大片;
80年代並不浪漫;
内参片有哪些种类,馆藏片、过路片;
做愛,從後入式到面對面的電影,氣死中共高官
分类: 访谈
片名: 历史明镜:内参片,那年代我们偷看的电影 上集
语言: 汉语
片长: 0:59:24
人物: 郝建 何频
出品年份: 2020-08-19
影片质量: 1080p
关键词: 地下电影
2020-08-26
原题目:
禁片、黄片;
給毛澤東一人看的電影;
王岐山哥們是金牌編劇,
警察拉闸断电:黃片卡在錄影機中;
押片员;
第五代导演的青春期后延;
江青、周恩來與電影
分类: 访谈
片名: 历史明镜: 2. 内参片,那年代我们偷看的电影 下
语言: 汉语
片长: 0:51:30
人物: 郝建 何频
出品年份: 2020-08-26
影片质量: 720p
关键词: 地下电影
2020-09-09
原题目:
红二代与电影学院;
第五代高峰和衰亡、转向;
《红高粱》中的红卫兵情结;
暴力夺取:杀了李大头,睡了九儿暴力夺取;
陈凯歌张艺谋发生了什么变化?
分类: 访谈
片名: 历史明镜:4 从《霸王别姬》到贾樟柯:中国的地下电影 下
语言: 汉语
片长: 0:38:02
人物: 郝建 何频
出品年份: 2020-09-09
影片质量: 720p
关键词: 地下电影
2020-09-16
原题目:
中国独立电影英雄谱;
独立纪录片的两个伟大贡献: 抢救历史记录、直面中国现实;
「让领导先走」;
移民美国的导演;
杀马特,我爱你
中国独立纪录片前史:《暴风骤雨》《八廓南街》吕乐的《怒江:失去的村庄》1987
独立纪录片
王我《折腾》《外面》《热闹》
王兵《铁西区》《死灵魂》《和凤鸣》《方绣英》
顾桃《犴达罕》
艾晓明《开往家乡的列车》及《我们的娃娃》天堂花园》、《太石村》、《中原纪事》、《关爱之家》、《开往家乡的列车》、《我们的娃娃》、《公民调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国家的敌人》、《让阳光洒到地上》、《乌坎三日》等。2017年完成历史纪录长片《夹边沟祭事》
林鑫《三里洞》《瓦斯》《同学》
于广义《木帮》《小李子》《光棍》
徐辛《马皮》《长江》
徐童的《麦收》《算命 》《老头》
丛峰 《信仰》《马大夫的诊所》《未完成的生活史》《地层1.来客》系列、
赵大勇《南京路》废城 · 下流诗歌 · 寻欢作乐 · 教堂 · 一个说不 · 鬼日子
白卜旦:《小脚人家》《红色圣境》《矿工速写》《798 某年某月某日某人》 ...
赵亮 《上访》《罪与罚》《悲兮魔兽》2015年,得奖无数
王久良 摄影作品《垃圾围城》纪录片《塑料王国》
王利波:《三峡》《掩埋》挖掘被尘封掩埋的历史,抢救被剪裁的记忆,围困长春
胡杰《寻找林昭的灵魂》《我虽死去》(北京师范大学女附中校长卞仲耘被打死)
徐星 《我的文革编年史》《五加五》《罪行摘要》《腊月三十号到来》
独立记录片与当代艺术的元素混合
王我 《折腾》
艾未未、《老妈蹄花》《4851》《深表遗憾》自我监视,
邱炯炯《大酒楼》《萱堂闲话录》《姑奶奶》赵大勇《下流诗歌》《寻欢作乐》
赵亮 《罪与罚》《悲兮魔兽》
王兵《方绣英》《原油》
分类: 访谈
片名: 历史明镜: 5 中国的独立纪录片
语言: 汉语
片长: 1:01:22
人物: 郝建 何频
出品年份: 2020-09-16
影片质量: 1080p
关键词: 地下电影
《小武》是中国导演贾樟柯独立制片的电影。本片讲述了生活在中部某小县城的梁小武在接连失去友情、爱情和亲情后最终失去自由,成为囚徒的过程。
作为中国代表性的第六代导演之一,贾樟柯在这部电影中充分展现了第六代导演的一些创作特色,镜头运用表现了本片的写实性。由于此片是贾樟柯的毕业作品,影片的拍摄资金非常缺乏 (拍摄费用仅耗费38万元人民币),因此绝大多数参演人员都是非专业演员。本片的背景安排在当时中国影坛独树一帜,汾阳,山西中部的县城,与当时第六代导演普遍选取大城市为故事背景(《十七岁的单车》,《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及之前第五代导演多着重于农村背景(《红高粱》,《黄土地》)很不一样。县城,作为中国持续性最久的行政区划,很有历史意义。在90年代,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与保守传统的双重渗透,中国县城充满混乱、焦灼、浮躁的氛围。中国社会,本质上是一个乡土社会,而90年代的城市很受西方的影响。于是,县城作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产物,代表了整个90年代中国社会的缩影。贾樟柯细腻的拍摄手法将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搬上了大荧幕。
电影首次于1998年2月18日在柏林电影节上映。电影还在新加坡 (1998年5月2日),法国(1999年1月13日),阿根廷(1999年4月3日),比利时 (1999年6月17日),韩国(1999年10月2日),台湾(1999年11月18日),英国(2000年2月11日),塞尔维亚共和国(2007年3月1日)放映。
奖项:
分类: 电影
片名: 小武 / Xiao Wu / The Pickpocket / 一瞬の夢
编导: 贾樟柯
主演: 王宏伟 郝鸿建 左夏初
语言: 晋语 中文字幕
出品年份: 1998 02-18 (柏林电影节)
片长: 1:50:47
影片质量: 480p
关键词: 民生
2013年5月1日,一部揭露四川2600个被劳教少年死亡真相的记录片《大堡小劳教》在香港和台湾两地同步首映。有知名学者观看完该影片表示,被劳教的2600名少年的死亡是发生在1960年代中国的奥斯威辛悲剧,是遭受集体灭绝的惨痛记忆。
《大堡小劳教》从跟踪拍摄曾伯炎的寻访之路开始。1958年,当时在《四川日报》任职的曾伯炎被打成“右派”,被送到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沙坪农场劳教。在那 里,他看到了几百个十多岁的少年出没于对面的原始森林,和他一样干着繁重的体力劳动。不久后,这些孩子和四川各地其他被收容的孩子一起,被陆续送往沙坪农 场的一个分场——大堡作业区,开始了他们半工半读的劳教生涯。
谢贻卉跟随曾伯炎采访了大批亲历者,这其中包括当年的劳教少年、作业区的管理 者、医生和当地的汉族、彝族百姓。据亲历者口述称,大堡作业区最早源于学习前苏联改造流浪儿的经验,当年被强迫送往大堡的“小劳教”总数在四五千人,小的 十岁、大的十七岁,他们中因为高强度的劳作、饥荒、疾病和虐待等致死者达2600人之多。
随着走访的不断深入,当年这些孩子被劳教的场景也 愈发清晰:白天,孩子们被迫从事高强度的劳作达十余小时,稍有懈怠便遭到管理者的威吓和鞭打;晚上,他们要学习文化知识和开批斗会,一些女孩子在互相批斗 时发明针刺乳房、牙刷刷阴道等酷刑。由于普遍存在的饥荒问题,饥饿的孩子去附近偷粮食,村民将孩子们捉住后用火烧、剁下手指、在男孩生殖器上涂抹辣椒等。 还有一些孩子因吃了毒蘑菇、生螃蟹和蚯蚓而致残致死。
当年的幸存者颜嘉森在影片中说:“(他们)把我拉进死人堆里去,我周围就是几十个死了的娃儿。”他说,当年最多的一天失去了12个孩子,因自己被误当作死人被送进死人堆,第二天被雨水淋醒后爬回作业区时,又差点被当成鬼给打死。
另外一位幸存者王玉凤说,孩子们之间经常互相托付“后事”:“好比我没有死之前,我要托付你,你要把我埋到哪儿,(小劳教)晓得迟早都是死。”
还有的孩子留下这样的遗言:请把我埋在向阳的山坡,因为我怕冷。
大堡比奥斯威辛更残忍
在谈到拍摄此记录片的初衷时,谢贻卉向荷兰在线记者表示,自己最早是从曾伯炎的《1958年的桃李劫》一文中知悉了此事,在震惊之余萌发了以记录片的方式来描述这段历史的念头。
谢贻卉表示,她从2010年的冬天开始拍摄,一直拍到2012年,“当曾伯炎知道我要拍大堡作业区的故事时,他哭了,说没想到还有60后人关注我们的历史。他一直说他在死之前要做完两件事,一是写一本有关大堡的书,二是写一本有关‘文革’的书,否则他死不瞑目”。
谢贻卉说,在拍摄完《大堡小劳教》之后,她对中国的劳教制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她表示,当年被强制送往大堡劳教的未成年人有一部份是“反革命分子”的后 代,还有一部份是游手好闲或犯了盗窃罪等的不良少年,但在执行过程中没有清晰的标准,有些政府工作人员甚至撒谎让家长主动把孩子送去劳教。
她说:“我个人对劳教制度最大的感受是它的随意性很大,很荒诞也很残忍,对于每一个曾经在大堡被劳教的孩子来说,这都是一段很恐怖的经历,有幸存者对我说,当年他们不是人,他们是鬼。他们的人性被严重摧毁了。”
知名学者、前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艾晓明在观看完影片后表示,1961年,大堡作业区的孩子陆续被解除劳教,次年该作业区被撤销,这期间死去的孩子的死因 遭人为篡改,而幸存者后沦为童工。当局随后派人去乱坟岗上乱插标签,死难者名字与坟墓无法对号、张冠李戴。据曾伯炎考证,四川沙坪劳教所迄今的官方历史文 件中,只字未提小劳教大规模死亡事件。
艾晓明也表示,大堡2600名少年死亡是发生在1960年代中国的奥斯威辛悲剧,是遭受集体灭绝的惨 痛记忆。《大堡小劳教》充满了有关劳教罪恶的知识,它不是概念或者立场态度,它是以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经验,是对苦难的感情体验,在这种实证的知识面前,所 有关于劳教合法性的概念灰飞烟灭。她说,影片的问世必是对这一反人道、反人类的恶法一记致命的打击。
“用影像的力量推动劳教的废除”
《大堡小劳教》是谢贻卉的第二部作品。她说,若非曾伯炎老人的长期努力,这段历史早已被湮没,不会有人再记起。她说,《大堡小劳教》不能仅仅作为档案保存起来,还必须参与到社会变革中去,用影像的力量推动劳教的废除。
分类: 纪录片
片名: 大堡小劳教 Juvenile Laborers Confined in Dabao
导演: 谢贻卉
地点: 四川省 乐山市 峨边县 沙坪农场
事件年份: 1958 1959 1960
出品年份: 2013
语言: 汉语 中英文字幕
片长: 1:44:26
影片质量: 360p
关键词: 劳教 死亡 调查报告
故事:1930年代,一列北上的囚车上跳下了回乡复仇的仇虎(杨在葆 饰)。当回到家乡,才知仇人焦阎王几年前已死,而曾经的未婚妻金子(刘晓庆 饰)已成了仇人家的儿媳妇。仇虎爱恨交加,不知如何是好。而金子在焦家并没有应得的地位,瞎眼婆婆对她非打既骂,丈夫焦大星则站在母亲一边,仇虎知道详情后,有意帮金子脱离苦海。焦母发现端倪后,加紧了对金子的看管。终于有一天,在金子房中遇见仇虎,而不知就里的焦大星则把仇虎当兄弟。焦母差人叫来民团抓人,情急中仇虎杀死了焦大星,带金子逃入森林,焦母则错杀了睡在炕上的孙子。逃跑路上,仇虎为掩护金子自杀身亡......
本片的导演凌子是叶剑英女儿。1980年,香港电影界人士荣念增看到这部影片的拷贝,并向威尼斯电影节亚洲选片人马克·穆勒做了推荐。马克·穆勒是现任威尼斯电影节主席,他是国际电影圈里大名鼎鼎的“中国通”,曾多次把中国电影推向世界。当时,马克·穆勒来到中国,在电影局待了一个星期,看完13个电影厂呈送的全部影片,都没选中,最后决定将中新社立项拍摄的《原野》送去参赛。
《原野》最终获得那一届威尼斯电影节世界最优秀影片推荐荣誉奖。
后来,因电影局称此部电影不能代表中国,也因这电影不允许在国内放映,凌子在圈内得了一个绰号:“外国导演”。
据凌子回忆,当时有关部门请工会、共青团、妇联开了个座谈会,结论是男女主人公乱搞男女关系,教唆犯罪,宣扬有妇之夫通奸和宣扬暴力复仇。凌子记得,为了争取能在国内上映,廖承志打电话给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司徒慧敏,“两人在电话里都吵起来了”,但结果仍是,只能外销,不能内销。
一时间,关于《原野》的传闻四起。有说影片中有刘晓庆的裸戏,而且电影分为国内国外两个版本。影片主演刘晓庆在其回忆录《路程》中写道,“传我拍了床上的裸体镜头,后来据说竟然出现在国内的《大参考》上。”
内参片转公开
虽然国内禁止公映,但从1981年开始,《原野》已经从另外的渠道伴随着传言在大众中开始传播。“《原野》那会儿成了国产内参片。很多机关开会,休息的时候都放这个电影的录像带。”《原野》的监制马游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凌子感到,此后《原野》的阴影一直笼罩着她。1982年,凌子为潇湘电影制片厂拍摄根据作家韩少功小说改编的电影《风吹唢呐声》,引起夏威夷电影节的关注,对方发函电影局请求寄发拷贝。但电影局未给回应,随后寄出另外一部电影《没有航标的河流》参展。与《原野》相反,凌子的第二部作品得到的待遇是“只准内销,禁止外销”。“这个电影的本子,电影局审了8遍。”凌子说,最后在金鸡奖和百花奖开奖前一周允许上映,“时间这么短,显然不能参加评奖了。”
1988年,身居香港的凌子突然接到一位友人电话,告之《原野》在国内上映的消息。随后凌子接到邀请,回内地领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的奖项。
“其实我觉得也就是打个补丁。”凌子对于时隔7年解禁公映的解读是,“可能是因为时过境迁了吧。”
分类: 电影
片名: 原野
导演: 凌子
主演: 刘晓庆 杨在葆
语言: 汉语
出品年份: 1980
片长: 1:59:45
影片质量: 360p
关键词: 民生
《站台》,中国电影导演贾樟柯的第二部长篇故事片电影,2000年出品,被誉为“平民化的史诗作品”。影片采用的语言是晋语、普通话、河南安阳方言(王宏伟)。片长154分钟。片名来自刘克的歌曲《站台》。这首歌曲在片中后期几次出现。
这部影片以贾樟柯的故乡山西汾阳为背景,讲述了几个歌舞演员从197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的生活。贾樟柯通过几个小城镇人在这大约十年间的平淡生活,展示了现代经济中心的中国是如何从文革后中国转型的,以及这种转型对草根阶层的冲击。
分类: 电影
片名: 站台 Platform プラットホーム
编导: 贾樟柯
主演: 王宏伟 赵涛 梁景东 杨荔钠 韩三明
语言: 汉语 / 晋语 中日文字幕
出品年份: 2000
片长: 2:34:51
影片质量: 720p
关键词: 民生
这部老虎庙(张世和)拍摄的调查纪录片全面记录了中国“八三打黑”运动的发展历程。影片的主角李晓明(公羊)在这一事件中逃脱,经历了风风雨雨。影片从个人视角展开对那段历史的追寻,慢慢揭开那段时期不为人知的故事。
公羊于2021年1月29日因心脏病在西安离世。
分类: 纪录片
片名: 公羊 Ram
导演: 老虎庙
出品年份: 2016
语言: 汉语 中英文字幕
片长: 1:54:16
影片质量: 1080p
关键词: 严打
文革中,重庆造反派分裂为「反到底」和「8·15」两派。双方暴力冲突升级为军事战争,死亡人数过千。半世纪后亲历武斗的重庆人回忆那场血腥内战。导演杨猛以媒体人的敏锐和宏观思考对重庆文革造反派头头进行了采访和记录。
杨猛:“我2013年去重庆采访红卫兵墓园的时候,拿了一个家用级别的掌中宝摄像机,采访的时候就顺手把采访对象和采访过程拍摄下来。整个采访结束之后,视频素材也拍了不少,统统储存到我的笔记本电脑里,后来就被遗忘了。
一直到去年我准备换台新笔记本,重看了一遍这些素材,当中不光拍摄了亲身参与了这段历史的三个普通的重庆人席先生、雷先生、郑先生——他们的命运因为这场武斗发生了很大改变;还拍摄了当年重庆文革武斗期间的两大派“8.15”的头头周家渝和“反到底”头头黄廉,其中,黄廉已经在2017年去世了。意识到这些口述记录很有价值,我决定把它们编辑成一部纪录片,就有了这部《重庆杀人记忆》。”
分类: 纪录片
片名: 重庆杀人记忆 Memories of the Chongqing Murders
导演: 杨猛
地点: 重庆
出品年份: 2020
语言: 汉语 中英文字幕
片长: 1:11:06
影片质量: 1080p
关键词: 文革 死亡
内容结束
没有更多要加载的页面